概要: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真正成为中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相对不足。过去,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过多地依赖政府,市场机制利用得不够,企业的积极性重视不够;过于注重现有不合理存量结构的调整,忽视了增量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过高估计了自然资源优势的作用,对其他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管理和人才的作用认识不足;个体、私营和“三资”经济没受到应有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关系处理不当。三、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循环经济系统和绿色GDP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社会经济
浅谈河北省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标签: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http://www.67jzw.com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真正成为中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相对不足。过去,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过多地依赖政府,市场机制利用得不够,企业的积极性重视不够;过于注重现有不合理存量结构的调整,忽视了增量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过高估计了自然资源优势的作用,对其他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管理和人才的作用认识不足;个体、私营和“三资”经济没受到应有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关系处理不当。
三、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循环经济系统和绿色GDP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行道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二是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从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比如我省是全国缺水大省,水资源的宝贵性日益突出,在城市水处理的工艺上可以建成“资源水-自来水-一次使用-中水-二次使用-污水处理-排放至环境水体”这样一个多次使用,循环使用的城市水循环模式,这对于当前我省的用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流程,不但可以缓解当前水资源的短缺,即使南水北调的南方水过来以后,也能对城市节水起到积极作用。应该大力提倡中水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形成上水、中水、下水三位一体的城镇供水排水模式。
现阶段,我省循环经济的进展,更多地还停留在概念层次和起步阶段上。发展我省的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界、科学界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章立制,推行绿色核算,开发绿色技术等措施来推动。在建立绿色资源、绿色产权、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保障体系中,试点并总结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合我省产业实际,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把清洁生产着眼点由目前单个企业延伸到工业园区,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真正在绿色生产、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的产业链中,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次,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改变现有GDP核算体系,变现存GDP为“绿色GDP”。目前,国家在对GDP进行核算时并未将经济增长的环境影响考虑在内,从客观上导致环境污染这类具有负外部性的行为得以存在与蔓延,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形成巨大压力。今后,应逐渐改变这种现状,将生产、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纳入GDP的核算中,如果是环境污染,其所造成的损失则要从GDP总量中扣除,从而纠正现存GDP核算方式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误导,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变现存GDP核算体系可以改变经济主体的环保意识,引导生产与消费行为,切实将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并将其内化到经济主体自觉的行动中,而且思想观念的改变本身就是极大的进步。
四、努力加大科技投入
要认真走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且使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智能自动化时代,进而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用电子信息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不仅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获得空前提高,而且改变着传统产业的内涵,刷新了传统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进而有利于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
在中央的号召和表率下,目前,全国兴起了一股加快建设节约型会社会的热潮。然而,环顾四周,高消耗、高污染、奢侈、浪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却比比皆是。阻碍着我们向节约型社会迈进。我们应增强忧患意识,狠刹奢华之风;改变现有的政绩考核体制,消除粗放式增长;积极发动全社会力量,完善相关政策,奖励节能行为;完善各种相关法规,使执法更具震慑力;积极为节能、环保产品提供软和硬的支持保护,避免造成有产品无市场,有技术难推广的局面。
六、完善资源核算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进一步完善资源核算体系,全面客观衡量各种资源的储备情况及未来潜力;促进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的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的前提是进一步理顺资源产权关系;合理界定资源的所有权关系,确定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
逐步建立资源利用的市场体系,加快扩大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初步理顺资源利用的租税费关系,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资源管理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目前我省已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正抓紧完善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价格和矿业权价款评估及处置管理,健全资源性资产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加强地价管理,大力开展城市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更新与平衡。进一步理清产权关系,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性资产的运营监管。
结论 任重道远、全民动员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保护资源、控制污染是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既要描绘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又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碧水蓝天,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可谓任重道远。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省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能停下,以后还要继续保持这种高速。这对于刚刚跨入21世纪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让我们动员全社会的各个阶层,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由政府到企业、由省市到地方、由工业到农业、由政策到法律,为实现我省的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一起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郭熙保。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世界资源报告[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4]全国抽样调查办公室资料[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5][美]P.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作者:郝守卫
上一篇: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与住区水环境的保护